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8/10/16 11:18:06    加入收藏
 关键字:《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助力提升心衰诊疗水平,全面建设综合管理体系
 
  2018年10月12日,《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为中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翻开我国心衰整体防控的“新篇章”。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等专家出席本次发布会。
 
  新、中、全、实,新版指南助力提高心衰诊疗水平
 
  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最终发展为心衰,使得心衰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国外相比,我国心衰的发病和防治形势更严峻。
 
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致辞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心衰诊疗水平的提高,优化医疗资源,最终惠及广大心衰患者,我们发布了《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韩雅玲院士表示,“新版指南是在2014版的基础上做的更新,新指南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 ‘新’,‘中’,‘全’,‘实’。新:充分与国际接轨,吸取2014年以来国际上药物和器械的最新研究证据,如心衰分类中增加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进行适度推荐;中:保持中国特色,充分结合国内有代表性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引用中国医生发表的相关文章35篇,占总文献的21%;全:内容详实,全面涵盖心衰发展的全程诊疗,特别强调重在预防的防控策略,对特殊人群的管理进行专门论述;实:图文结合,便于临床医生的实践。”新指南的发布是我国心衰规范化诊治领域中的又一重大进展,相信,新指南将促进我国整体心衰治疗水平的提高,优化医疗资源,最终惠及广大的心衰患者,改善预后。
 
  五大更新,全面建立心衰综合管理体系
 
  与上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各方面均进行了更新,强调心衰的综合管理,以预防为主,要加强随访。
 
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介绍指南更新要点
 
  杨杰孚教授对此做了进一步介绍,他指出本次指南更新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引用的中国代表性文章35篇,占总文献的21%。对洋地黄和中药的推荐,均不同于欧美指南。沿用欧洲指南,心衰分类新增加一个中间值,目前,心衰中间值研究文献占整个心衰的10%~20%,如果认真管理也可恢复正常,或发展成为HFpEF或者HFfEF。
 
  第二,关于胸片,既往欧美指南未将其纳入进去,此版新指南将胸片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这对基层医院心衰筛查起到重要作用。强调心衰预防增加脑利钠肽在A级和B级作用,如果检测增高,则心衰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延缓或减少心衰的发生。
 
  第三,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将已被纳入欧美指南的创新药ARNI列为Ⅰ类推荐,对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HFrEF患者,若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推荐以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减少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第四,非药物治疗方面,最重要的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指南对QRS波时限推荐由上版≥120 ms更新为≥130 ms;推荐左心室多部位起搏可用于常规CRT无效者,并增加关于希氏束起搏的相关内容。
 
  第五,加强心衰综合管理,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心衰作为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长期随访对患者管理非常重要。心衰随访不仅是心内科、心外科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协作,加强随访,加强患者和家属教育,提高依从性。此外,综合管理更加注重个体化,因为老年不仅有心血管疾病,可能还伴呼吸、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要注意老龄,疾病进展双重效应,加强对老年心衰的预防。
 
  此外,指南中提到了高原性心脏病,中国高原占整个面积的1/3,旅游和工作的原因,增加了高原地区的心血管病发生率。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年龄偏大,心衰合并妊娠,高血压诱发心衰,尤其是关于用药问题,重点参照了2017美国指南。
 
  “我相信在新版指南的指导下,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都能更好地用于心衰患者的临床诊疗,帮助他们改善症状和预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最终达到降低患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杨杰孚教授说到。
 
  多管齐下,让新指南尽快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届长城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发言
 
  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大概有1000万左右心衰患者。巨大的患者基数让我国临床医生积攒了丰富的一线临床经验,对本次指南的更新和制定起到重要作用。本届长城会执行主席张健教授表示:《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是我们集全球的成果和中国智慧而成的指南。我们在欧美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指南的经验,形成了这部符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需求的指南。相信,新版指南对提升我国心衰的防治水平,促进心衰的早期诊断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把这部指南全面推荐下去,让我们的一线医生更好地了解,更好地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对此,杨杰孚教授介绍,学会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接下来将在各大学术会议中加强新指南的宣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研讨会,深入研讨新指南;同时在一线组织跨院交流与学习,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渠道,通过病例分析、跨院查房和远程会诊等方式,真正做到让指南指导基层临床实践。
 
  与会专家希望随着指南的应用和推广,可让最新的治疗理念、方法和手段下沉到基层,使基层医院也能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达标率,实现不同级别医院治疗的精准化、同质化,真正做到让患者获益。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