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GWICC2007]避免和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无复流现象需综合考虑——李为民教授采访录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7/10/23 13:14: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急性冠脉综合征 李为民 


《国际循环》:如何避免和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无复流现象?

李为民教授:采用无复流技术,主要是吸取动脉血栓的残骸。造成无复流的主要原因有:动脉硬化的残骸使血管远端堵塞,另外,由于动脉壁下面的微血管长期缺血造成病变。现在的方法包括使用器镜和药物。器镜主要是远端保护环节,血栓抽吸装置。现在还有近端保护环节。关于药物方面,目前如硝普纳,维拉帕米,尼卡地平,腺苷等钾离子通道钙拮抗剂。对可能产生无复流的病人,关键是要提前作好准备。如估计为慢性闭塞打开,或血栓负荷较高的病人,应提前做预防。尤其是在急诊时,我个人建议用远端保护装置,血栓抽吸装置或近端保护装置,都有较理想的效果。再次,如果遇到某些紧急情况,同时采取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国际循环》:开通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罪犯”血管,延迟PCI最佳时机选择是什么?

李为民教授:我此次发表学说即主要针对于该方面,延迟PCI的定义是指:没有经过溶栓,在12小时之内进行PCI,病人是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尽早实施较好。但确切来说最佳时间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论。关于这个问题,2006年的OAT试验中有说明。在心梗3到28天之内,选择介入或药物治疗结果是一样的,如此便给我们的推论带来冲击,OAT实验3年结果显示死亡和再梗死,介入治疗和非介入治疗都没有统计学差异,所以结合国际上某些试验,现在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持续早期再灌注机会并且病情稳定的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虽然它能保持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率,但并不能改变心脏功能的预后。这样便对我们“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但仍应该正确看待OAT结果,它的局限性表现在周期较长,简单病变多。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心功能3级血流率较低,因为大部分是95%,而该项目仅80%左右,另一方面,它使用的药物指征少。在今年ESC会议中有关专家提出,对于III级后的稳定性心肌梗死,优化药物治疗可以取得和介入治疗类似的结果,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介入治疗的价值,它至少增加了医生在优化药物治疗当中的勇气,关于“罪犯”血管是指它有很多病变,但尤指引起本质改变的血管。

《国际循环》:您对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如何看待?是否认为其必要?

李为民教授:目前认为,无复流属于PCI的严重并发症,它的机制是PCI产生的斑块病变和微血栓栓塞远端血管,造成微血栓这样的结果,属于动脉中“犯罪”血管微血管床受到损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远端保护装置和血栓抽吸装置便应运而生,在早期的研究中,尽管远端保护装置在多数心肌梗死病人当中,能够抽出血栓或斑块的碎片,但它并不影响微循环。在2006年的TCT年会上有关人士指出,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在2007年ACC年会上,根据最新显示,认为血栓抽吸装置对PCI可以提高心肌灌注率,从而提高成功率。目前关于各种远端保护装置,血栓抽吸装置研究结果分歧较大。因此我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无论哪种装置,都需要进一步改善,达到切实的目的。再有,相关操作技术仍有待提高,目前我们仍在努力中。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