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GWICC2007]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作为重要标记物观点解析——黄峻采访记录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7/10/29 9:32: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BNP 心力衰竭 急性冠脉综合征 黄峻 


《国际循环》:各种炎性标志物是否能改变对心脏病的处理方式?

黄峻教授: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讲,它的发病机理中有一个就是由炎症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方面对于炎性标志物的研究已很成功。在临床应用中,抗炎治疗也不可忽视。比如能阻断或者逆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发展过程,或者改善心血管病人的愈后情况。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多。有些抗炎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效果并不好。所以现在来讲,仍没有好的药物来阻断炎症的过程,从而改善心血管疾病,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广大医学工作者继续探索努力。只能确定和基础研究是有关的,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很多的因素与很多机制之间的“机制”,关于这个“机制”的作用,如何阻断该“机制”来改善病人的愈后,这方面临床的证据还较欠缺。但宏观来讲,这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

《国际循环》:BNP作为心力衰竭诊断中重要标记物已应用多年,您认为它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重要标记物吗?

黄峻教授:我认为这是两个概念的问题,在心衰指标的证据还是很多的。它对于是否为心衰的诊断方面和病人的鉴别有一定帮助,如该病人存在呼吸困难,但我们很难判断是由心衰抑或肺功能不全引起的。这在临床上老年病人是经常遇到的。他可能存在基础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气息加重,究竟是以上两方面哪部分的原因,这时的BNP便很有价值,如果BNP不升高,阴性的预测值便很高,心衰存在的可能性就很小。我们就应考虑肺功能的问题。现在的常见情况是,BNP不是一般升高,而是升高5-10倍以上才能证实为心衰引起的。因为还存在一般升高的其他情况,如老年人和女性等方面,在显著升高的情况下,阳性预测值很高;而一般升高,阳性预测值升高不明显。现在研究显示:BNP有一个末端的产物为NT—proBNP,它的价值是:它的测定水平反映了某个过程中间的水平,具体来说,就是不是一次而是一个阶段的。所以稳定性会更好。目前,这两种物质的价值相当。现在对BNP的诊断价值还不存在疑问,对于心衰病人愈后价值的评估有新的研究,初步研究认为还是对其有益的。如果BNP的水平一直很高,或经过治疗后仍然很高,愈后水平便不好。如经过治疗后BNP的水平下降,愈后情况可能会改善,但是这方面研究的证据尚不全,如临床的例数不多,规模不大和观察时间不够长等多方面限制,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作为最近3年中一个有前景的新的指标,它值得我们去探索。对于BNP在ACS方面的影响,现在有例子应用在此,但同时这方面的证据更欠缺。因此我们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工作。BNP与ACS的其他指标的关系,比如肌钙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的问题,在这方面还需继续研究。对于ACS的危险分层来讲,现在应用较多的是肌钙蛋白和CK-MB的指标等,但BNP作为指标是否能用?以及它的价值和其他指标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只是刚起步的项目而已。

《国际循环》:您是否认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有所帮助呢?

黄峻教授:这个帮助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就冠心病本身来讲它类型较多,或轻或重,但无论哪种情况的冠心病患者,都应该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高质量的睡眠以及保持精神舒畅,减少工作压力等各种生活压力,这些对于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无论何种治疗必须要有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这尤其适用于比较轻的冠心病患者。虽然表面看来这方面很容易做到,但恰恰实际中并非如此。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病人来讲贵在坚持,对于医生我们应长期劝导鼓励患者。在病人来诊治时,开出药物后还应督促检查病人各方面的状况。我们的经验是,病人自己应有一个记录,如每天的运动情况,一天或者一周的运动频率是多少?体重情况是否较稳定?戒烟后的数量是否有明显的减少?饮食上面的情况如何,血压是否稳定等,每天都应记录下来。我们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查看病情时就能一目了然,这是处方以外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作为医生很重要的责任!

《国际循环》:抗血小板及抗栓治疗在ACS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我们该如何优化这些治疗方法呢?

黄峻教授: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概括,对于ACS病人来说存在多种情况,如是否适合置入支架,存在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总体来说,抗栓治疗是有帮助的。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合并症,抗血小板治疗实际上使血栓的生成或再发的发生率减少,为病人减少许多心血管事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合理的举措。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普通的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用于低危的人群,高危人群我们要用氯吡格雷。尤其对于放支架后的患者,更应用氯吡格雷来治疗,而且使用时间由原来的3~6个月变为目前的1~2年。像这种高危的ACS病人放支架以后,现在主张用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但是,我认为这种方式存在的最大两个问题是:第一,抗血小板治疗在何时是最佳的?目前还没有办法来衡量。如降血压和降血糖治疗我们都知道应降到何种水平,但对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我们在服用药物后对于它的量的把握还不准,如果过分可能会导致出血并发症。另外,血小板被抑制到何种程度,目前虽然有测定血小板活动性的指标,但是只是作为科研指标,比较复杂,而且价格昂贵,难以作为常规检测。所以我们很难了解抗血小板治疗的程度是否为合适的。第二,抗血小板治疗中存在的风险。最严重的后果是引起出血,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出血部位如果在大脑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实际我们很多临床医生也清楚应该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而且病情属于高危的,在放过支架后应当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存在的顾虑是如果万一发生出血合并症,医生要负担相应责任,同时引起医疗纠纷。但如果剂量不够的话,相比之下医生负担责任会减少。所以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我们希望在这方面科学家们能创造出在临床上简易的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这样我们的抗血小板治疗就有明确目标。我认为这是简单的办法,但为何目前还未研究出来,说明对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我们应集中力量做这项临床基础研究,以便以后在多方面更好的应用。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