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GW-ICC专访丨马长生教授:紧跟AI时代步伐,推动临床决策智能化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3/9/18 14:48:06    加入收藏
 关键字:AI 

2023年9月7~10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将于北京盛大召开。人工智能(AI)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值此盛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详细介绍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Q1

近几年,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迅猛增长,请您分享一下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马长生教授:心血管疾病的AI管理已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一个趋势。尽管目前这一应用主要仍处于学术研究层面,但已取得许多成果。通过AI对影像进行处理,例如冠状动脉 CT 成像、心脏彩超,特别是复杂的冠脉成像,AI的诊断结果准确性极高,大幅提升了诊断效率。

 

以人工智能心电图为例,AI能预测患者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仅仅依据一份正常的窦性心律心电图,就可估测患者未来发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等风险,其准确性相当高。未来这一技术有望改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和预防筛查模式,例如,通过一份窦性心律心电图,即可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颤。而在过去,我们需要反复进行动态心电图、手表监测等繁琐流程。AI的新进展层出不穷,可以预见,未来AI将极大地改变心血管疾病诊断甚至治疗方式。

 

Q2

AI具备高效管理的特点,或可助力改善我国沉重的心血管病管理负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内的AI研究团队在心血管病防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最新进展?

 

马长生教授: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筛查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AI 能根据危险因素智能化筛查,更加快速、简便;能借助患者基本的体检数据得出预后评价;可以通过一张眼底成像,准确预测患者在未来5~10年内的心血管风险大小,而过去这需要医生花费大量时间根据量表进行判断。与此同时,众多团队正在进行更精细的心血管影像分析研究,并逐步开展心血管患者的治疗管理,例如在 AI 的辅助下,医生可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服药、如何康复等问题。

 

Q3

我国心血管患病形势严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是我国的慢病“主力军”,您认为人工智能赋能的疾病智能管理系统将会为慢病临床管理带来哪些影响?

 

马长生教授:在理想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管理中,AI将发挥重要作用。从诊断治疗、门诊患者用药、定期检查、急诊处理,到进一步的手术决策等,AI将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有了这样的工具对临床医生来说,就如同拥有了一个得力助手。不同于普通的助手,它能帮助医生解决大多数问题,例如,门诊的 80% 工作量可由机器完成,这不仅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也能让患者感到满意。不过这种满意度的前提是准确可靠,就像心脏病专科医生一样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建议。

 

Q4

本届长城会您特别关注哪些内容?

 

马长生教授:在今年的长城会上,全国心血管能力评价与提升项目将推出诸多创新活动,其中包括房颤术者的分级评价,参与者通过考试可以确定自己的级别,从一级到三级,一级为最高水平。该考试包含2000多道开放式理论考题,考生可以学习或背诵,但要取得85分以上的高分,仅靠背诵远远不够,这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评价方式。

 

此外,即将成立的中国心血管创新联盟、中国心血管大数据联盟、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以及中国心血管智能诊疗联盟,心血管创新研究院都特别值得关注。包括预防在内的诸多领域,在今年的长城会上都将有新的突破。相信这一系列创新将会为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