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GWICC2007]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介入治疗时机选择——杨跃进教授访谈录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7/10/29 9:32: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非ST段抬高型ACS 杨跃进 


《国际循环》:目前证据已支持对高危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应尽量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您是否认为所有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均应尽快接受PCI治疗?是否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越早介入治疗越好?

杨跃进教授:我认为不是的。谈到非ST段抬高型ACS的介入治疗,首先要谈到ST段抬高型ACS的介入治疗。目前已经达成共识。急性ST段抬高型血栓冠脉综合征由于血管发生了阻塞,则造成整个血流完全被堵死发生心肌梗死,所以首选给它放支架或溶栓把它开通,这是全球都达成的共识。这点没问题。至于恢复期,有些病人早期没机会做血运重建,没有做支架。恢复期是否要做?回答是肯定要做的。那么问题就在这,OAT研究认为用药和做支架一样,是因为它恢复期做太早了,应该在恢复期等病情稳定、病变稳定后再做才安全。主要是由于它恢复期做太早了,病人病情不稳定,病变不稳定,心脏功能不稳定,所以才导致一系列问题,才导致所谓支架效果不好这一说法。因此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应该越早给它开通冠状动脉越好,恢复期应该更晚更稳妥给它开通。这个基础上再来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同样是由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但它在ST段抬高上的本质差别是,它血管上没有全堵,还有一条血流,一点点血流。有和无是有本质差别的。就象人死了和奄奄一息有本质差别,死了就是死了,而奄奄一息是还活着。所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血流仍然是有的,或血管是堵了但它侧支循环又很快建立了,象这样的病人不需要马上急着做介入。

那么,至于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去做这样的介入治疗呢?高危的。而什么叫高危呢?一句话就是用药物控制不住的,很容易要他命的需要赶快去做。做还不是做介入,首先去做造影。我们介入大夫永远要记住,不能光想到介入,还需要利用外科技术。往往对非ST段抬高的,早期做介入,风险很大。原本有一条血流是好的,放入一个支架血流却没了。所以对药物控制不了的高危患者,首先需要上台做造影。做造影后需要做二次判断,若认为做这个支架,风险很小,成功率很高,那么就做;如果风险很大,成功率很低甚至会发生死亡的,则不要去做。举个例子,一看,局部血栓很多,血流很好,则赶快回去进行抗凝,过一两礼拜后再看,血栓全没了,这个时候再做支架就非常安全;第二,如果看左主干一做就会出问题的,那么对不起,需要请外科大夫先进行搭桥手术。所以有两次选择,并不是所谓高危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都需要去做介入手术,这是不正确的。

只有对于ST段抬高型ACS患者,早期越早介入治疗越好。而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流是有的,而且它侧支血管很丰富,无所谓早晚。我倒认为应该晚点比较好,若药物控制不住的则早点好,若药物治疗很稳定的则晚点好。病人病变全稳定了,病情全稳定了,继发期好了,你再做,逐步病变很稳定了,就会很安全,这是从安全角度来考虑。所以许多指南都是国外现在的医疗条件,医疗文化,医疗水平和用药技术,与国内不同,不能完全照搬。

有一点,非ST段抬高型ACS,只对高危的病人才考虑进行快速介入治疗,药物控制不了的,怎么控制都要犯病的,我们才要越早介入治疗越好。另外有个二次选择问题,去做照影,看到是高危病变,则stop here,有血栓的立即回去抗血栓,风险太大则请外科来,实在不行的在应急状态不需要,冒风险,则要通知家属。
需要以人为本。Guaiding是死的东西,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利用Guaiding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具体情况,要为救他的命解决这个问题去做决策。而不是说完全照搬,则为教条主义了。如果照搬Guaiding不顾病人实际情况,则适得其反,是一条命的问题。

《国际循环》:AMI有必要行急诊PCI吗?如果必要,您会选择哪种支架: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如果没有必要,治疗的策略是什么?PCI手术的最佳时间?

 杨跃进教授:我们所指的AM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急诊PCI,而且早期越早越好,全世界都如此。

目前看来,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晚期血栓的差别。早期血栓都差不多。PCI治疗最早是不提倡放支架的,因为支架是异物,心肌梗死是血栓性病变,异物加上血栓性病变容易形成血栓。有两个方法解决,一是高压扩张,二是双抗血小板治疗,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用这两个方法抗血小板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才允许心肌梗死放支架。现在出现药物支架与普通支架差别,不在于急性期,而在于一年以后的晚期血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主张放非药物支架即裸金属支架,一个月以后它就被覆盖了,不出现血栓问题;而药物洗脱支架,内支未能完全愈合,6个月或一年以后,仍然有6%的病人发生血栓。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放,但放药物支架还是裸支架,这个目前争议很大,还未定论,需要继续研究。第二,从病人自身安全角度来看,还是放普通支架比较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果尚在发病早期,则越早PCI手术越好,6小时或12小时都可以;如果心肌梗死错过了早期,到恢复期到出院了,则晚点进行PCI手术比较好,2 小时没做,12小时没做,第2天再做则太危险,应在两周左右做,做完以后做息支照影,造影完后如果观察两支病变仍然是高危的复杂的,则仍然需要延迟做。
病人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国际循环》:研究显示,那些接受长期氯吡格雷治疗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呈高反应的患者,在接受非急诊PCI时,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危险性增加。这提示我们目前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不充分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有必要增加抗凝剂来增加效果吗?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什么建议?

杨跃进教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不充分是可以理解的,对此问题我没有太多研究,且已有很多文献。抗血小板治疗是不充分而又矛盾的。中国是个高血压大国,不吃药大国,而且是没感觉就不去吃药的大国。他们的脑血管经不起如此抗凝,需要考虑其安全性。一半要考虑心脏问题,一半要考虑脑血管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血小板不完全,就100%去抗凝,象西方一样,那中国人的脑血管经不起如此抗,要不胃出血,要不脑出血,人一样会死。虽然研究是这样提示的,但我们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治疗。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目前是不完全的,还需要研究它如何抗完全,抗完全后去观测胃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是否会增加,这是个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国际循环》:PCI期间,如何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内血栓?

杨跃进教授:处理冠脉内血栓是最棘手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有个成语叫软硬兼施,软硬兼施就是用软的和硬的去攻它,没有攻不下来的。那么血栓是软的,我们都怕这个“软硬兼施”,软的是血栓,硬的就是钙化。一旦出现血栓,我个人认为:一要看它血流,若血流是好的,你扩它一下,恢复了,再考虑放支架,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或肝素两者之一治疗,血栓就没了。我不主张用血栓去惹它。有些人喜欢抽吸血栓,但永远要记住抽吸的速度远远要小于血栓形成速度。所以我个人观点是,遇到血栓,扩大一下就行了,如果远端血流好了就不要再动它;也可以用拮抗剂试抽一下,首先给它用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抽,抽不出再采取溶栓,支架也不要放,再做抗凝,然后两礼拜后,再做造影就好了。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