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王继光教授:关注中青年人群高血压,针对高交感特点优化联合降压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2/8/1 17:20:3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日,《欧洲高血压杂志》发表最新研究,对近4.7万国人长达12年随访结果证实,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无论发病还是死亡的影响均排名第一[1]。这再次警示,高血压作为最重要心血管风险因素对中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中青年作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尤其应引起高度关注,近期发表于《中华高血压杂志》的一篇综述特别强调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以及相关治疗新进展[2]。针对文章撰写初衷以及中青年高血压的防治现状等问题,本刊特对文章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进行专访。

编者按
 
近日,《欧洲高血压杂志》发表最新研究,对近4.7万国人长达12年随访结果证实,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无论发病还是死亡的影响均排名第一[1]。这再次警示,高血压作为最重要心血管风险因素对中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中青年作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尤其应引起高度关注,近期发表于《中华高血压杂志》的一篇综述特别强调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以及相关治疗新进展[2]。针对文章撰写初衷以及中青年高血压的防治现状等问题,本刊特对文章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进行专访。
 
 
 
中国高血压防治形势依旧严峻,进一步提高知晓率和控制率是主要努力方向
 
王继光教授:过去30年间,我国高血压整体防控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我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约50%,控制率16.8%[3],虽较前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我们的防治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形势依旧非常严峻。面对目前主要问题,今后高血压防治的努力方向重点包括两个: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知晓率,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促使国人测量血压,从而及时发现和诊断高血压;另一方面是要尽量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根据目前治疗和医保条件,大部分高血压都可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尽可能将每一位接受治疗的患者的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
 
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且危害严重,该人群亟需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王继光教授: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老龄化加剧导致老年人人数增加;二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明显,中青年已成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患病人数大幅增加[4]。相对于老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压危害更大,可能因心脑血管病发生导致过早死亡,直接缩短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或因各种并发症导致病残、劳动力下降,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应高度关注中青年人群高血压,通过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以预防或延缓中青年人群发生并发症或过早死亡。这也是我在《中华高血压杂志》这篇综述中特别关注中青年人群的重要原因。
 
BB+CCB长效单片复方制剂,满足中青年高交感的病理生理特点,同时优化联合治疗
 
王继光教授:β受体阻滞剂(BB)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之一,这一点明显区别于欧美指南,是基于我国高血压防治实际情况以及国人病理生理机制特点来考虑的。一方面,CCB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CCB与其他降压药的联合治疗既有较大需求也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我国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比例较高,有研究显示,38.2%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80次/分[5],提示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中青年患者高交感情况更为明显[6],这与其心理及社会压力较大有关。
 
针对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病理生理特点,联合治疗方案需考虑包括阻断交感神经的药物如BB。从药物作用机制来看,BB+CCB方案是一种合理的联合方案,两者联合可实现作用机制互补,降低血压和控制心率,且不良反应相互抵消或减轻(CCB扩张血管,可能增加心率,而BB收缩血管及减慢心率)。
 
最新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单片复方制剂(SPC)作为联合治疗的优选。尽管BB和CCB两大类降压药都有多个不同的药物,但截至目前,以长效药物为组分的SPC制剂还比较少,临床存在巨大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康忻安?)是目前我国唯一进入临床应用的BB+CCB长效SPC制剂,为优化并落实BB+CCB联合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选择,可满足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临床优势凸显,优势人群应用获益更佳
 
王继光教授: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两个组分分别是BB和CCB的代表性药物,其中比索洛尔是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更好兼顾疗效和安全性,氨氯地平则是临床试验证据最为充分的CCB,两者均为分子长效药物。比索洛尔氨氯地平每日仅需一片,使用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BB+CCB联合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帮助更多高血压患者实现降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非常高兴看到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终于能够在我国进入临床应用,也希望该药能得到国家医保支持,以提高药物可及性,让更多高血压患者更有机会从BB+CCB的长期应用中获益。
 
从适用人群来看,鉴于高交感的病理生理特征,中青年、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是应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的优势人群。但这也并不是说老年人群就不适合,实际上CCB在老年人群中可更有效降压,而BB对于合并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患者则具有治疗优势,因此年龄并不是划分优势人群的绝对标准。我认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只要在没有哮喘等禁忌证的情况下,比索洛尔氨氯地平都可发挥良好降压治疗作用,从而提高整个高血压人群的降压达标率。
 
撰文初衷:传递正确信息,促进广大临床医生了解并规范应用新型降压药
 
王继光教授:我们撰写文章并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向临床医生传递一些对临床诊疗有价值且正确的信息。就发表在《中华高血压杂志》的这篇综述而言,我撰文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广大临床医生知晓目前BB+CCB长效SPC制剂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告诉大家为何我们需要这样的新型降压药、其能为哪些高血压患者带来治疗作用。
 
简言之,比索洛尔氨氯地平为高血压联合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当临床上遇到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高血压患者,如中青年人群、伴心率增快的患者,应考虑优先选择这种简单且有效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以提高降压达标率,让更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Li S, et al. Eur Heart J. 2022 Jun 22: ehac268.
 
2. 王继光.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6): 514-516.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4. 赵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 25(6): 513-515.
 
5. 孙宁玲, 等.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10): 934-939.
 
6. Goldstein DS. Hypertension. 1983; 5(1): 86-99.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刘超颖


中青年人群高血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