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TCI2007]规范操作,突破障碍,防止并发症 亟待形成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2/1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回顾人类介入治疗的漫漫历史,伟大的科学前辈大无畏的献身勇气和他们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每一部科学的发展史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她的艰辛与美好,成功是璀璨的,但又有几人知道——在迈向成功塔尖的征途中,每一步都渗透着先辈们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 1929年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例将导管插入心脏的手术,在那个时代,Forssmann的试验遭到了同行们的无情讽刺,但这无疑是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先河,是心血管介入史上的不朽丰碑!1956年Forssmann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77年Gruertzig首次进行PTCA开辟了冠心病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新纪元。 1986年支架的应用以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入了新的历程。 1989年加拿大Campeau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1995年Kiemeneij报道经桡动脉行冠脉腔内成形术 。 中国于1984年完成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在过去的22年中,PCI技术迅猛发展,开展PCI的医院超过200家医院;2002年至今,很多新的技术被广泛采用, PCI的成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明显改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界的良好氛围,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这一枝学术奇葩正魅力绽放。在第一例TRI成功后,一转眼十二年过去了,TRI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TRI在众多的介入途径中越来越占有优势。但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患者对介入医生的技术要求在不断提高,医生本身也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这项技术是患者的要求、技术的要求,更是学科发展的要求。 但是TRI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障碍如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者的学习曲线较长;解剖变异导致的入路失败;导引导管提供的支撑力不足等。如果术者操作不当还会导致并发症如桡动脉痉挛、前臂血肿、桡动脉闭塞等,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上肢动脉相对细小,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可以说TRI是把方便留给了患者,而把困难留给了医生自己。因而,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成功开展TRI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我们熟知,"Learning from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但TRI不能在失误中成长,一定要"Learning from thinking",做导管要意在手先,手随心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桡动脉穿刺——选择穿刺点的位置至关重要。首先应准确判断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血管走行较直的部位作为穿刺点,穿刺时沿桡动脉的走行方向进针。如果选位过于靠近桡骨茎突部,虽然血管表浅但相对细小,易发生术后闭塞;如果选位过于靠近近心端,桡动脉的走行较深,成功穿刺桡动脉的可能性也不大,也给术后压迫止血带来困难。 TRI要求导引导丝前送过程中要全程透视,遇到阻力切忌盲目推送,必要时可选择经导管或鞘管进行前臂动脉造影,在了解前臂动脉解剖情况后,再重新调整导丝以通过解剖变异段血管。 桡动脉迂曲时先使用超滑导丝尝试通过迂曲段,若无法成功,可考虑结合造影导管调整走行方向后再前送导丝,一般均可利用导管和导丝的张力拉直迂曲血管。桡动脉狭窄时造影显示狭窄部位,以解痉药物鉴别是否痉挛,试行导丝和导管通过。桡-尺环时可将亲水涂层导丝塑形成袢状后继续前送常有利于导丝通过桡尺环或可前送造影导管至桡-尺环,调整造影导管改变导丝前行方向多可通过桡-尺环。肱动脉的迂曲、狭窄、痉挛等病变类型也经常可以见到。 导引导管提供的被动支撑力不足是TRI的缺点之一。在选择TRI处理某些复杂病变时(如慢性闭塞病变、严重迂曲病变及高度狭窄病变),常会由于导管提供的支撑力不足而出现导丝或球囊难以通过病变的情况,可考虑以下方法:⑴换用特殊外型的导引导管:如EBU、XB、Ikari、5Fr in 6Fr等导引导管相比于其他导管更适合经桡动脉途径的介入操作,能够增强桡动脉途径导引导管的支持力;⑵导丝因支持力不足而无法通过CTO病变时,可借助OTW球囊和微导管来增强导丝的支撑力;⑶当球囊或支架等器械沿导引导丝难以通过严重钙化、狭窄病变时,应用"Buddy Wire"技术传输器械等方法均有助于解决TRI导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球囊锚定技术”(Anchor balloon technique)和Tornus螺旋穿透导管可协助球囊通过严重狭窄病变。其中Tornus穿透导管是由多支金属导丝铰链而成的螺旋状导管,当该导管逆时针旋转时,导管即可“钻入”病变,适合用于导丝通过病变后,即使小球囊也无法通过的严重狭窄病变。 相比于传统的股动脉路径,TRI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以及术后无需制动等优点,实践证明是临床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又一理想途径。亦因此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为广大冠心病病人带来福音。桡动脉途径已经成为了许多心脏中心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路径。随着新器械、新技术的不断问世,TRI时导引导管支持力不足的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处理,TRI的局限性将会越来越小,因此有理由相信TRI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经桡动脉途径处理复杂病变的处理如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TO)、左主干病变(LMT)、多支病变、弥漫迂曲钙化病变成为可能。如当前分叉病变支架植入术有多种方式,其中必要性支架术(provisional T stenting)是操作最为简单的术式,其特点是手术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且术后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同时,必要性支架术选择6F导引导管即可满足操作的要求,非常适合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治疗。其次分叉病变支架植入术还包括Culotte支架术、T型支架术、V型支架术、Y型支架术,常用的还有Crush支架术,以及由Crush支架术演变而来的Reverse Crush及Inverted Crush、Step Crush等。其中TAP (T and small Protrusion )技术近来较受重视,此技术为在Provisional T stenting时,主支植入支架后,如果要在分叉开口及近端植入支架,则让分叉支架突入约1mm在主支支架内,同时高压扩张突入段并作Final Kissing,其操作过程类似于Reverse Crush技术。 TRI相比于传统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术者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操作不当造成的并发症是TRI最大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100-1=0,TRI的并发症常使介入医生的成绩化为乌有,陷入窘境。克服TRI并发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并发症的特点。 (一)桡动脉闭塞(RAO) 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曾行TRI的患者是RAO的高危人群,TRI术中抗凝治疗的强度、动脉鞘管的直径以及术后压迫止血的时间都是影响RAO发生的重要因素。术中给予足够的肝素抗凝、选用与桡动脉内经相当的导、应用亲水涂层的动脉鞘管、对低身高、女性患者使用5F或4F动脉鞘、动脉鞘滞留时间不宜超过24h以及避免术后长时间的压迫止血均有利于减少RAO的发生。 (二)桡动脉痉挛 局部麻醉不充分,反复穿刺桡动脉,强行送入导丝以及选用导管外径过大刺激管壁等是导致桡动脉痉挛发生主要原因。桡动脉痉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穿刺点近端部位的痉挛常会导致桡动脉入路的失败。处理办法包括局部麻醉和使用镇静药物、硝酸甘油和异搏定的应用、术中应用有亲水涂层的动脉鞘和减少对动脉壁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在拔出动脉鞘管时一定要小心操作,因为强行拔出鞘管有引发鞘管折断和桡动脉撕裂的风险,此时应暂时保留鞘管,改为股动脉途径操作。 (三)前臂血肿 前臂血肿出现的常见原因是送导丝时误入桡动脉的小分支血管引发穿孔而导致的出血性并发症,大多数前臂血肿的病灶并非位于穿刺点处,而在穿刺点的近心端。前臂血肿的发生率约为1%,桡动脉迂曲、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患者、存在阻力的情况下强行送入导丝非常容易导致前臂血肿的出现。 (四)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罕见,但预后凶险,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迹象,应尽快请外科会诊,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切勿遗忘“让患者的患肢抬高”这一看似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的方法。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诊治尤其在介入治疗方面遵循学术交流国际化、循证医学规范化、医学模式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不仅融汇了ACC、 PCR、WCC-ESC、CCT、TCT、AHA等国际会议的精粹,也展示了中国心血管循证医学成果,进展日新月异,与世界同步。时逢2007年新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际循环编辑部等共同主办的“2007国际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研讨会(Transradial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2007,TCI 2007)暨“国际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成立仪式于2007年1月6日-9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大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TCI2007会议上,作为主办单位我们呼吁尽快形成我国“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与会专家就TRI常见的难点、并发症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TRI的初学者必须经过长期的正规培训;同时鉴于前臂动脉不同的解剖特点,即使对于多年从事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的术者也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较好地掌握TRI的操作技巧。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需要严格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技术普及和推广仍任重道远,亟待形成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冬日大雪无痕,开创一条新路,并不断前行,沿途必定有荆棘和坎坷,必定不会都是鲜花与欢呼,但只要是科学地发展这一技术,终有明媚的春天降临在我们身边。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tci2007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