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国际循环e周快报第35期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2/7/18 15:51:4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2年6月,《EASO/ESH联合声明:肥胖和难治性动脉高血压》在《高血压杂志》(Journal of Hypertension)发表。该联合声明指出:①肥胖患者易发生动脉高血压,并使难治性动脉高血压风险增高;②在确诊的心血管病患者,肥胖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这难以转变成临床经验和实践;③减肥常被推荐为降低血压的一种方法,但当前指南并未提供相应的循证指导。④重度肥胖患者可通过减肥手术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大多数肥胖高血压患者需要降压药治疗,且需要2种及以上的降压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是最适宜的药物;⑤结合减肥策略和降压治疗来达到优化临床预后的问题尚未解决。

 


  【名家访谈录】
  Dr. Katja E. Wartenberg: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专业领域为神经病学。其在大会上的讲题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管理更新:如何改善功能预后”。《国际循环》记者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就脑卒中的相关问题对其进行了现场访问。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新兴的科研领域,迟发性脑缺血的研究尤其如此。当前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把血管痉挛作为药物和干预治疗的靶点转向通过其他神经保护策略预防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和预防早期脑损伤。SAH发生后如何早期针对脑损伤,以尽快应用神经保护药物,这是未来研究的焦点。SAH治疗领域的其他进展还包括采取使体温恢复正常等方法来治疗SAH的并发症。缺血患者输血和高血糖治疗也正在研究中。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治疗推荐>
  美国心脏协会(AHA)关于此方面的指南指出,对于在发病48小时之内就诊、年龄<60 岁、CT扫描显示2/3以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患者需实施去瓣减压术。一般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生对患者进行严密监视,应遵循指南。但是很多情况下,例如,有些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并没有发生脑水肿、脑疝,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未给予鼻饲、未应用镇静药物、可以先进行观察,暂时不行去瓣减压术。
  【JACC精选】
  IVUS成像上点状钙化与冠状动脉疾病加速进展有关
  ----------------
  Kataoka等利用一系列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的数据,探讨了点状钙化(钙化弧度<90°、长度1~4 mm的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有非钙化病变的患者相比,有点状钙化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斑块体积百分比(PAV)较高,斑块总体积较大,并且强化降低LDL-C或收缩压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减弱。(J Am CollCardiol 2012 59: 1592-1597.)
  有PCI术中血栓性事件的ACS患者结果显著恶化
  ----------------
  McEntegart等对纳入ACUITY试验的受试者开展的一项详细的核心实验室血管造影逐帧分析显示,与无术中血栓性事件(IPTE)患者相比,IPTE患者有较高的院内、30天和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计划外的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和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出血也增加。IPTE显著增加术后不良结果的风险,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形成。(J Am CollCardiol 2012 59: 1745-1751.)
  院内支架血栓形成的死亡率高于院外支架血栓形成
  ----------------
  Dangas等利用HORIZONS-AMI试验的数据,比较了STEMI后院内支架血栓形成(ST)患者与院外ST患者快速获得治疗和再灌注治疗的预后。3602例接受直接PCI的患者中,4.9%在3年随访期间发生了学术研究联合会明确/可能的ST。院内ST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院外ST患者(28% vs. 11%)。院内ST患者还有较高的主要出血发生率。结果证明,直接PCI治疗后,所有ST事件中超过1/3发生于住院期间,且死亡率和病残率相当高。(J Am CollCardiol 2012 59: 1752-1759.)
  >>详阅《国际循环》6月刊
  【读者之声】
  >>针对上期e周快报话题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谁更重要?”,有许多读者发表了他们的个人看法,现撷取有代表性的意见如下:
  ※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董衍军医生:病因诊断针对发病原因确定治疗方向,发病机制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更加有利于个体化治疗。
  ★以上读者可获赠电子礼品一份,请于下月初注意查收短信!
  【e周争鸣】
  血小板功能检测,临床推广时机已到?
  ----------------
  ■正方观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时代已经到来——“抗栓治疗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反应的差异而调整治疗方案。研究显示,血小板反应性与临床事件密切相关。此外,血小板功能检测预测临床出血事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血小板功能检测是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的基石,近年来循证依据充分,临床推广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反方观点:血小板功能检测临床推广尚需时日——其原因是:血小板功能检测还没有公认的金标准,临床研究的证据等级不高,不能预测DES术后血栓风险,检测手段操作过于复杂,在提供药物反应信息方面能力不足。
  >>本期互动:您如何看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问题?欢迎就此发表观点参与互动,请发送IC+回复内容至15210699581或登录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 e周快报专区发表看法,我们将在今后的e周快报中选登。
  ★凡参与互动的读者,均有机会获赠电子礼品,欢迎大家继续积极参与!
  ★为方便广大会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国际循环网有关问题进行反馈,我们创建了国际循环官方QQ群:125260668。诚邀各位会员踊跃加入,所有加入本群的会员将免费获赠1年期《国际循环》报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赵书芳  责任编辑:郭淑娟



脑卒中肥胖心力衰竭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