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火炬计划-中国高血压世纪行指南推广总结新闻发布会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1/12/6 14:35:2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1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火炬计划-中国高血压世纪行指南推广总结新闻发布会暨表彰大会”,有包括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单位的领导、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医师代表以及来自全国的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3、获奖的优秀讲师名单:
  (评选标准按照出席讲课次数排序,从179名讲师中选出以下22名突出贡献优秀讲师)
  王  文: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
  李新立: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副主任;
  张宇清: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何兆初: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
  吴兆苏: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教授;
  崔  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
  孙宁玲: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张维忠: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教授;
  周晓芳: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冯颖青: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陈鲁原: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黄  峻: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
  施仲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董吁钢: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党爱民: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严晓伟: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林金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刘小慧: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鹿育萨: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李  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牟建军: 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执行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张新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副主任;
  4、参会人数:22350人
  5、参会人数区域分布:
  1)北部地区:北京、天津 、石家庄、唐山、沈阳、锦州、辽阳、大连、长春、济南、济宁、青岛、威海、烟台、徐州、太原、包头
  2)南部地区:上海、杭州、温州、台州、湖州、丽水、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常州、广州、深圳、汕头、中山、佛山、福州、厦门、武汉、南昌、合肥、长沙、海口、南宁
  3)西部地区: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乌鲁木齐、伊宁、库尔勒、克拉玛依、西安、兰州、银川
  6、会议关注热点:
  1)指南修订本身:就修订遵循的主要理念、修订进程及基层版指南的地位等提问;
  2)因素防控:涉及危险因素分层、高血压分级、PWV等指标检测和推广及叶酸使用等方面的疑问;
  3)诊疗策略:含动态血压监测、不同适应症降压具体目标、特殊高血压处理、疑难病例讨论等问题;
  4)药物选择及应用:不同情况下降压药物品类的选择、具体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等。
  7、会后医生反馈:
  1)对能与重要专家当面沟通的机会非常珍惜,提问很踊跃;
  2)医生对于国内外重要指南和主要临床研究很关注;
  3)医生对于新的观念,如动态血压监测、尿酸等危险因素评估的评估等非常感兴趣;
  4)不同适应症下(如老年、糖尿病、卒中等)的降压目标和处理原则是常见的问题;
  5)就药物品类的选择和药物的具体使用提问最多见。


  三、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序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少年儿童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指南》不仅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等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关注健康的公众也有指导意义。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团体及新闻媒体等积极宣传、推广和贯彻新《指南》,为全面推动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事业,遏制心脑血管病的增长态势而共同努力!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10年3月11日


  四、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前言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在05年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由我国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和编写,历时两年完成。
  本次指南是根据05年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来修订的。
  修订过程中,多位专家提供了对于指南如何实施,如何切合我国国情的真知灼见等,包括:1.对高血压防治的趋势与思考;高血压防治的整合,跨学科,战线前移。 2.组织长期临床观察性研究以总结出适应我国人群的危险分层。3.针对我国人群60%为盐敏感型及饮食高钠低钾的特点建议开展限钠盐补钾活动。4.我国有研究提示高血压人群中75%伴有高同型半胱胺酸。有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可预防卒中。
  高血压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是最早开展的临床试验,并已充分说明降压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但在修订指南中仍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如:降压目标。多种危险因素如何综合处理。。。临床试验不可能全部回答,有时试验的结果互相矛盾只能依靠医者的智慧从荟萃分析或其他证据中寻找答案,如2003年Wald曾 提出叶酸可用于一级预防,被此后几个试验否定,最近经过再评价,叶酸终于被纳入卒中预防指南。对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高危患者的降压目标有较多争议,经过多学科专家的认真讨论或激烈争辩,为了达成共识,少数服从多数的妥协也在所难免。
  我国全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仍很低,然05年以来局部地区的控制率在管理人群中已可以高达60%以上,脑卒中死亡率已有下降。对比1991血压普查和2002营养调查高血压三率已有明显提高。但因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就全国而言,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而定。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仍沿用2005年中国指南的方法,将高血压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临床疾患综合评估,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策略与估计预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一些。
  群体的防治首先是提高知晓率,并根据指南的要求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阻滞剂等几种药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药物组成的固定低剂量复方降压制剂。
  对特殊人群的防治中增加了儿童高血压章节,鼓励从儿童教育入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早发现易患儿童。此次修订还增加了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的篇幅,以适应开展防治工作的需要。
  2010指南最大的挑战是推广实施,指南制订之后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解读和各种便于临床医生日常应用指南的工具得到临床实践的接纳,而进一步落实到社区和人群。还须要有政策层面的协调合作,为此本次修订推出的推广计划更为具体的含对政策的要求,以便在有条件的社区和省市率先实施,使指南切实发挥其指导防治的作用。指南不是教科书而是重视指导和可操作性,指南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分为标准、基本和优化(推荐)三个档次的版本来推广应用。
  指南修订特别是推广实施过程,为我们提供新的挑战和组织新研究课题的机遇。
  今后的研究如希望能切实影响临床科学与实践则必须包含对于心血管事件链深层次的探索,研究解决几个困扰专家和医生的有关心血管干预策略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指南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指南修订委员会    刘力生
  2011年1月18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赵书芳  责任编辑:其他



高血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